縱使梅艷芳走過了多種人生難關,也締造過無數流行經典,她最在乎的還是感情。
(中央社)墮胎權議題備受討論之際,在近50年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墮胎權里程碑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中,擔任原告律師的韋定頓(Sarah Weddington)辭世,享壽76歲。這群人受到共和黨以及福音派基督徒的擁護,他們支持保守派的立法者進入州甚至聯邦政府機關,還進一步推動讓保守派法官受到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
韋定頓於1972年當選德州眾議會議員,之後先後成為美國農業部總法律顧問,以及時任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政府的女性議題顧問。此案被廣泛認為是多年來對「羅訴韋德案」里程碑判例的最大挑戰。《半島電視台》指出,卡瓦諾是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任內所任命的大法官之一,美國的9名大法官中就有6名是保守派。韋定頓在德州西部城市阿比林(Abilene)長大,就讀德克薩斯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法學院。韋定頓的前學生兼同事海斯(Susan Hays)說,這位知名律師26日清晨於奧斯汀(Austin)居所內,在睡眠中辭世。
當時年僅26歲的韋定頓被認為是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打贏官司年紀最輕的人之一。畢業幾年後,她與前同學柯菲(Linda Coffee)代表麥考維提起集體訴訟案,挑戰一項基本上禁止墮胎的州法律。和高中同學聊起大學生活時,發現不少朋友都和我面臨了同樣的問題,這讓我突然想到高中時公民課曾經討論過的議題:「女校到底應不應該存在?」 如今我已從女校畢業,我想是時候好好審視,這三年女校生活究竟帶給了我什麼? 單一性別學校,有什麼負面影響? 單一性別學校在台灣已存在許久,但隨性平意識崛起,單一性別學校經常被認為是有礙性別平權的存在、認為區隔性別就是歧視,許多學校因應潮流便放寬性別限制。
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在沒有性別限制的學校,許多人做不到這件事?我們的教育環境——不論是單一性別學校或混合——是不是依然潛藏著許多性別刻板印象?我們該如何打破這樣的困境? 綜上而論,如果說應該廢除單一性別學校的原因,是認為是它有礙性別平權,恕我無法認同,因為比起拘泥於這種形式問題,我想我們的教育環境還有更多更迫切需要改善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才是對性別平權真正的助益。但話說回來,在男女混合的環境中多待幾年,就能學會如何正確與異性交流嗎?學會如何和異性交流又真的這麼重要嗎? 男女混合的校園中,仍有許多被忽視的性別框架 筆者家裡人觀念較為傳統,回想我在進入女校前,可以說是個頗受限於社會期待和刻板印象的女孩,且我在升上高中前對此毫無所覺。但根據筆者自身的經驗,正是在單一性別學校的時光,讓我學會跳出性別框架,勇於挑戰社會無形之中在我、在女性身上銬上的枷鎖。女性的烏托邦,反而能夠真正「做自己」? 沒有男性的世界裡,我不用為中學男生不成熟玩笑煩憂、上體育課不用擔心球技不好被男生嘲笑或嫌棄……當環境中只剩一個性別時,許多在大眾眼中會被認為女性做起來很奇怪的事,在女校似乎都變得順理成章。
過去十幾年來不敢挑戰的許多事情,卻在這短短三年內達成了。情境圖,非作者本人或學校。
為什麼放學時球場上男生總是遠多於女生?是女生都天生不喜歡打球嗎? 顯然不是的,在女校裡,放學時球場上也總是人滿為患。比起同性,面對異性會有更多侷促不安、不知如何相處的情緒。上體育時課球打不好,同學們會在背後替你加油或主動提出要教你、下課時被邀請打球,即使說「我球技不好」也只會得到「沒關係啊多打幾次就會進步了」這樣溫柔的回應,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擅運動如我也漸漸卸下心防,不再害怕在大家面前打球。但實際進入這個環境後,會發現外界說法簡直錯得離譜——在這裡我感受到的只有無限的包容與溫柔。
情境圖,非作者或作者學校 |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單一性別學校該不該廢除? 回歸到最初的話題,單一性別學校究竟應不應該廢除? 或許在大眾眼中,單一性別學校的存在對於性別平等意識的進步是無益的,甚至是一種阻礙。在學習和異性交流的層面,單一性別學校或許無法滿足,但在女校三年,我想我收穫的遠遠比失去的多。進入女校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女性的烏托邦,在這裡女性可以做任何事,無須擔心他人或社會的眼光。選擇進入女校前其實我也有過猶豫,總聽說女校學生天天勾心鬥角、聽說女校學生都很乖很無趣。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以前就讀男女合校時,總能聽到男生之間互相比拚球技,打不好會被責怪、嘲笑,所以我從未想過加入打球的行列,因為害怕自己打不好會遭受同樣的批評。
文:小歪 大學開學至今已逾半學期,作為高中就讀女校三年的女性,進入大學之後明顯感受到生活中產生巨大的變化。這也是許多人主張應該廢除單一性別的觀點之一,畢竟學校的重要功能,就是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進入社會後必須面對異性似乎是無可避免的情況,而中學時期正是建立人格的重要時期,進入單一性別學校意味著與異性互動的經驗必然大大減少,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未來進入大學、職場後與異性交流的能力。
曾經的我,也視校園中這些景象為自然。直到進入女校,一個幾乎沒有異性的環境裡,我才赫然發現其實這些情況並非本該存在的。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延伸閱讀 北一女陪聊爭議:父權是怎樣維護第一志願女學生的形象? 性別戰爭:奧運競技場上有「男女對抗」的運動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一直到進入女校後,我才真正打破自己心中被社會、環境建立起的性別框架。在這個世界中我得以拋下社會的期待與規範,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建立全新的自我認知。
另外在少子化的影響下,許多學校難以招滿學生,開放異性入學也是一種解決方式。但在女校這樣的情況卻鮮少出現
也曾經在當地的一次「反恐維穩誓師大會」做出過「在新疆,沒有穩定一切皆為零」的表述。而中國政府堅稱,「再教育營」給了有恐怖主義極端思想傾向的維吾爾人,重新開啟正常生活的機會。
許多自稱是當事者的維吾爾民眾,指責這樣的「再教育營」實際上是關押洗腦維吾爾少數民眾的勞改營。從2016年開始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同時兼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
外界有猜測稱,在中共官方看來「治疆有功」的陳全國,有可能在明(2022)年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大上,躋身政治局常委會。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宣布馬興瑞出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委員、常委、書記。
陳全國任期之間,新疆成為了全世界的一個熱門焦點。另有任用 在相關人事調換的聲明中,中國官方稱對陳全國「另有任用」。
不僅僅是對當地維吾爾人宗教自由和人身自由的限制,中國官方設立的所謂「再教育營」系統,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和質疑。陳全國是第一個擁有西藏、新疆兩地黨委書記身份的高官。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據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中國官媒報導,中共高層日前決定,陳全國不再兼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根據中國官媒的報導,他的執政手段中,「暗訪」是他最喜歡的手法之一。如今出任新疆黨委書記後,有評論表示這位技術官員極有可能在二十大上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與其在新疆的前任張春賢相比,陳全國的治疆策略更為強硬
陳全國是第一個擁有西藏、新疆兩地黨委書記身份的高官。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據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中國官媒報導,中共高層日前決定,陳全國不再兼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宣布馬興瑞出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委員、常委、書記。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許多自稱是當事者的維吾爾民眾,指責這樣的「再教育營」實際上是關押洗腦維吾爾少數民眾的勞改營。如今出任新疆黨委書記後,有評論表示這位技術官員極有可能在二十大上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